檳榔的成分
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檳榔的成分

檳榔子是檳榔樹的果實,它含有許多的植物鹼,其中最重要的是檳榔素(Arecoline),是一種副交感神經作用藥劑,在一般劑量有催涎及發汗的作用,高劑量則會作用在肌肉及中樞神經。

檳榔素在肝臟中會被轉變成檳榔啶(Arecaidine),檳榔啶沒有副交感神經劑的效果。一般劑量對動物的行動無影響,但高劑量則有鎮靜的效果。一般在嚼檳榔時,其所含的檳榔素只有小部分被吸收,其他大部分都在石灰存在下,在口腔中轉變成檳榔啶。

除了植物鹼外,檳榔子上含有鞣酸、十二碳脂肪,肉豆蔻酸,一些糖、水、澱粉、木質纖維以及其他成分。

紅灰:紅灰包括石灰及其他添加物。添加物中最重要的是Cambir或Cutch,這是兩種植物的提取物。它們主要含有鞣酸、兒茶素,以及色素。在高劑量時有苦味及收歛作用(主要由鞣酸而來),低量時則在食用後有甜的感覺。嚼檳榔久了之後,牙齒會覆上一層黑褐色物質,則是兒茶素的效果。在台灣,添加的可能是Cambir而非Cutch。另外,由於檳榔本身酸性高,口味不佳,因此添加石灰中和,比較可口,亦可以使添加物中的色素成紅色。

荖葉及荖條:這是一種叫做Piperbetle的植物。在台灣常取其果實或地下莖,夾在檳榔中,然後外面包裹其葉來嚼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檳榔的危害
1.對健康的危害:
檳榔果含有多種成分,其中『檳榔素』業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致癌性,至於配料、荖花、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,而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環境,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,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,進而產生口腔癌。
由流行病學和牙科臨床觀察發現,臺灣地區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口腔癌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,而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口腔癌患者中,發現咀嚼檳榔比率分別為九六%和八八%,另世界衛生組織─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為:同時嚼檳榔和吸菸可導致口腔癌、咽癌、喉癌和食道癌;若嚼檳榔又吸菸並喝酒,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。同時檳榔對胃黏膜有刺激性,又具有刺激副交感神經的作用,會引起氣喘發作。
2.對環境的危害:
由於嚼食檳榔者常亂吐檳榔汁,不但有礙觀瞻,而且影響環境衛生,又滿地污跡,有損國家形象。同時由於檳榔樹植根淺,大量種植破壞水土保持,據估計一公頃的檳榔一年約造成十萬噸水量流失,以目前之檳榔園面積,每年所造成之水量流失約為全省水資源需要量之五分之一,以近年來中南部每每一雨成災,或三個月以上不下雨時,即發生水庫水位急速下降引發旱象,其引起之影響實亦不小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口腔癌
有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,其中重要的應為嚼檳榔,口腔癌患者中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的習慣,頰黏膜癌患者更有八成以上嗜嚼檳榔。
除檳榔外,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,如同時有嚼檳榔、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,則其口腔癌之危險性更加增加。通常在長期嚼食檳榔,或是吸紙菸、吸菸斗之後,慢慢地發生。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種癌前期的變化。事實上,從活體組織切片上看來,有的白斑細胞分化成熟,排列整齊,是為良性。但是有些則其惡性度已與原位癌相差無幾。從外表上,口腔粘膜白斑不容易分辨其為良性或惡性,所以應該活體切片檢查,必要時可行預防切除。另外,嚼食檳榔因嚼食動作頻繁,超出正常負荷,將造成牙齒咬耗(磨損)以及牙床動搖。
瀏覽數: